武后却是听得很认真:“陛下,天幕有提到关于妇科的医学。月事期间女子免疫力更差……虽然不知道免疫力是什么,但是身体更脆弱更容易得病这个好理解。”
李治还是有些不自在,因为总会想到自己。
太平公主还小,没想那么多,但是因为宫中还有其他姐妹,也提到过女子月事,小声问道:“母后,月信来的时候,真的很疼吗?”
李治愣了愣。
他听到武后温柔地安抚女儿,可以喝蜜水缓解,注意保暖,不行让太医开补药也可以。
但是武后没说不疼。
他身为帝王,一点点头疼脑热后,后宫关怀,前朝关注,整个太医院都围着他转。
但是当他变成了武后,同样的不舒适,太医开的药完全没什么用,大概只是什么太平方。
这就是差距吗?
在民间,女子能感受到的共鸣更多。
“原来皇后娘娘月事也会难受。”
“太医也不是那么厉害,都治不好这种疼。”
“再疼还不是得干活,我说腰疼的直不起腰来,我公婆说我是偷懒不干活,还不是赶我砍柴喂猪。”
“我娘说我结婚生子后就不疼了,纯属骗人!我生完孩子腰疼的更厉害了!”
不同年龄段的女子说起女人才懂的隐疾,吐槽起来各有心酸。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再疼还不是得忍着,家里人还嫌弃她们月事时期“不干净”,这不让做那不让碰,有什么难受也得忍着,一样干活一样辛苦。
“哎,若是能有什么医书或者药方能治疗这个毛病就好了,免得耽误干活又被家里人骂……”
直到此时,更多的女子想到的还是不方便干活,常年的生活压迫和洗脑,让她们甚至没有心思为自己鸣不平。
蜀中,成都街头,大夫昝殷听着妇人们的议论,心头一动。
后世都有专门写少小科的医学专著,大唐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医书,为何自己不能开启这个先例?
现在一些官吏家眷生病还能请他这样的医学博士,但是民间女子哪里有这个条件?谁家有个有效的药方,能对照着药方抓药就不错了,到底对症不对症全看运气。
昝殷下定决心:既然大唐没有,那就从他开始写!就专门写一本妇科医书!
【因为李治和武后互换身体,怕露馅后引起朝廷动荡,这段时间一直在互相适应和扮演彼此,李治顶着“武后”的身体,也渐渐低调起来。
在大臣们看来,“武后”这段时间的消停,正是帝后各就其位,是阴阳和谐的典范。
但是李治不满,他才是真正的皇帝,一直困在武后的壳子里没人发现就算了,他怎么也得去朝堂上看看现在的大臣和时政。
但每当李治上朝,大臣们就口水喷的老高,各种谴责,让李治体验了一把武后当初辅政被骂的滋味。
李治就开始想办法,想让两人换回来。
恰好这段时间,外面找到的奇人异士到了长安,李治试过再让太医针灸喝药都不能让两人换回来后,只能让奇人异士、西域番僧进宫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