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我的1979(争斤论两花花帽)_分段阅读_第 1o6o 章(1 / 2)_我的1979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18PO情爱
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1o6o 章

你可以做准备了。”

铁木耳开门出了这家小小的咖啡馆,出门后特意饶了五六个圈子,见没人跟踪后,才径直找到停在远处的汽车。

李和听到铁木耳的消息,高兴的很,军工企业他没法下手,可是这些世界顶级的民用企业,他绝对不会手软。

世界上生产冲动式汽轮机的企业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其中就有列宁格勒金属工厂。

列宁格勒金属工厂是苏联最早生产汽轮机的工厂。早在1952年,该厂就制成了欧洲最大功率的超高压150w汽轮机;1958年又制成了首台200w汽轮机。

汽轮机技术绝对是世界顶尖的!

他没有在地化经营的打算,不会在苏联搞合资,不会在苏联开厂,一旦普京大帝出场,都将灰灰湮灭,俄罗斯本国根深蒂固的经济寡头,都没躲得了普京大帝,他李老二又怎么能幸免?

所以他现在的原则就是,能搬的设备就尽量搬,能偷的资料就偷,能挖的人就挖!

第431章 皮条客

西方世界在苏联的土地上寻找发财机会,在目前的现状下,企业界在巧行投资获取暴利,而科技界则在大星攫取苏联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

一个高级物理研究员的工资只有1500卢布,都没有一个公jiāo车司机的工资高,而莫斯科的物价仅在一月份就涨了百分之三百五十。

在研究工作难于开展和个人生活陷入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与外国同行有着良好关系的研究人员决定到国外工作以度过难关。

特别是青年研究人员在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中抛弃了科学事业而去寻求能赚更多钱的工作。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人才外流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苏联研究人员涌入西方可以增强它们自已的研究实力,弥补本国科研人员之短缺。

忧的是苏联的人才外流给它们造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苏联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几十年中已经造就了一大批核武器和导弹方面的专家,人数如此众多的核专家yu出国谋生,这对那些极yu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来说真是天赐良机。